古筝学习的四字精髓
一、浮躁时怎么静下心?一个字:慢。慢练是克服一切技术障碍之本。通过慢练,应当使演奏者在一接触乐曲的开始就走上一条正确演奏的轨道。慢练犹如“放大镜”,把乐曲中的一切细节都扩大了,使演奏者能谨慎地注意到音乐的每一个细节。
二、越练越乱怎么梳理?一个字:分
当我们弹奏中遇到障碍时,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先将乐曲里那些不易克服的乐段,一段一段地挑出来,使它们都变成一首首短小的练习曲,运用一些方法去练习,待完全征服它们后,再放回原曲中做整体练习。”
在练琴时要分手、分章、分段、分句、分节,甚至分页、分行、分音型、分动机来练习。如果说“慢”是一架普通放大镜,它能把快速弹奏中出现的粗糙、错误一目了然,那“分”就是一台高倍分析仪,它能把在弹奏中产生的纰漏、隐患逐一找到它的源头,并加以清除。背谱训练当中运用“分”的方法已属热门并为同行所接受。这就是把整曲分成若干段,一段一段,然后连成一片,最后再整曲去背。这么做对背谱的牢靠大有裨益。“音乐记忆的技巧是通过一页一页的,甚至一个乐句、一个乐句的方法去记忆。”
三、怎么培养音乐的感觉?一个字:听
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区别在于它不是用语言或画面表达感情。音乐是听觉艺术、声音艺术,同时又是表演艺术。
音乐所需要的声音是多种多样、丰富多彩的好的声音。概括地说,各种力度、明暗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等的声音都是需要的,也都是好的声音。声音的好坏我们如何来评判呢?是靠我们的耳朵,这是不言而喻的,耳朵的倾听实为钢琴练习中至关重要的中介环节。它把外部听觉与内部听觉相统一(这里所说的“听觉”是指人的音乐听觉能力),“耳朵”是内外的结合,“耳界”是由“外界”转入“内界”的中介。弹奏正确与否、弹奏出来的音响效果如何,必须由听觉加以检验。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,“要理解音乐,必须要具有一副音乐之耳。”
四、如何才能往更深一层?一个字:想
“想”即为思考、思维、思索、思想——其实我们在“慢”、“分”、“听”中无时无刻都在和“想”的参与下生存。因为谁都能判断出“想”是“慢”、“分”、“听”的灵魂。只有有了“想”的积极、活跃的核心参与,作为“慢”、“分”、“听”才迸发出勃勃生机,指导古筝学习向纵深、高效进军。
我们在古筝练习中那种不善于动脑的现象也是相当普遍。他们的具体表现为:练前没计划,练后不总结,练差不反思,练累不休息。虽然他们也在用耳听自己弹的声音,也在寻找练习中的不足,但这些努力仅仅是停留在对弹奏思考肤浅的层面上,最后还是不能跳出缺失动脑练琴的圈子。
古筝学习的四字精髓